明代文人筆記里對于書房家具的陳設有著具體的記載,對住宅的要求是:“市聲不入耳,俗軌不至門。客至共坐,青山當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以大白浮之。”
沈津為《長物志》寫序說:“幾榻有變,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貴其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也。”這是對文人居室陳設的評價,也表達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觀念。
中國古代文人大多重視書房的設置。盡管他們各自的經濟情況不同,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特別是到了明代的中后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開始形成,其中文人士大夫為社會的主流群體,他們推崇高雅,講究品位,不僅長于繪事。而且對于書房的陳設布置格外重視。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布局格調獨具匠心,充滿著閑情雅趣。
在書房這方小小的天地里,文人讀書撫琴、吟詩作畫、焚香品茗、執棋對弈,享受著每一天的悠然時光。
時至今日,中國人對書房還是情有獨鐘,書房既是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尋找自我的歸途。無論外界如何喧囂,進入這個小小空間,宛如到了一片凈土。茶香墨韻,書里芳華。書房骨子里的風雅,換一刻悠然。
現代生活中的書房,其功能日趨多元化,同時兼有工作與生活的雙重性。既有家庭辦公的嚴肅性,又要考慮書房是家居中的一部分,濃濃的生活氣息也有了充分的展示。大大的書柜,慢慢把它填滿,沉溺在書的海洋。
書房是一個人氣質養成的地方。從書房名號、整體布局到每個陳設的細節,都烙上了主人的影子、染上了主人靈魂的馨香。
愿你也有個書房,總是在不經意的細節里,打動著人心、驚艷了歲月、也溫柔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