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記得住歷史,看得見鄉愁”公益系列活動“瓊州文化大講堂”第八場講座“文學如何助人更好生存”分享會,如期在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報告廳舉行。廣東華潯品味裝飾集團海南區總經理、海南家和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長、學者肖冰,以及海南省內外的文藝界專家學者、文學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聆聽著名作家張浩文分享《災難與災難文學》,增加了對自然力量和災難意識的新認識。
分享會上,張浩文結合個人多年文學創作經驗和取得的碩果,以及長期關注自然生態環境和國內外文學發展趨勢的眾多感悟,講述了人類發展與自然災害擴大到災難的成因,結合大量實例,引用阿馬蒂亞·森的災難理論,深入淺出地論述了“災難制度化的探索”,并通過災難文學的現狀,著重提出面對災難如何加以反思,提升災難意識,避免災難的再次發生。
海南家和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長、廣東華潯品味裝飾集團海南區總經理、“瓊州文化大講堂”發起人蕭冰在分享會上表示:在喜迎國慶之際,這次的講座非常有意義,他將提醒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災難和危機意識。同時蕭冰希望海南的專家學者都能肩負起弘揚文化的責任,努力提升海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將“瓊州文化大講堂”打造成海南著名的文化新名片!
分享會上,講堂倡議發起人、海南家和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長、廣東華潯品味裝飾集團海南區總經理蕭冰分別為張浩文、雷歡頒發海南家和文化研究中心聘請顧問證書、以及他的著作《家和?飾界》、《家道?飾界》和特制的文化紀念品。海口日報社副總編輯易桂清和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馬良現場接收了張浩文捐贈給該報社和海口市作協的一些由他書寫并在近年來獲獎的個人文學著作。
在互動環節,海南省作協專職副主席、海南省文學院院長、筆外意象創始人梅國云對張浩文的演講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專門點評。海南省旅瓊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馬良,以及現場觀眾、在校大學生就“災難、文學、生存”等的話題踴躍提問,張浩文一一進行了解答。全場近200名聽眾競相掃碼加入“瓊州文化大講堂”微信群,就本次分享主題進行交流,并就期待的下一場活動紛紛建言獻策。
活動由海南省作協副秘書長、海口市作協常務副主席、詩人彭桐主持。前進歌舞團歌唱演員,巨麥藝術教育副校長雷歡演唱了《紅紅的日子》開場,并在互動環節中演唱了一首節奏輕快的民歌《小背簍》。韓芍夷、陳勇、周麗虹、李門、王輝俊、崔湘青、李恒、唐雄、楊黎、何春光、歐大望、吳中慶、張忠文、段萬義、高霞、明柍等作家詩人和何素丹、思凡、季占忠、姚家康等各類藝術家,以及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學生近200人參加活動。
據了解,公益系列活動“瓊州文化大講堂”今年三月開啟,每月至少舉辦一場,邀請島內外文學、藝術、國學、歷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免費為廣大市民與在海口的游客講授,以進一步推動海口、海南的文化事業發展和“書香海南”建設。主辦方表示“瓊州文化大講堂”講座達到一定數量時,將對所有講座內容進行分類整理、結集出書,奉獻給廣大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同時為海南留下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活動由海口市文聯指導,海口日報社、海口市作家協會、海南家和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廣東華潯品味裝飾集團、海口知和行書局承辦,海口市民游客中心、海南省贛州商會、海口日報報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協辦,海南省旅瓊文藝家協會、《直播12345》欄目為特邀支持單位。